本报特约记者 吕 克
丑陋!由张一山主演的新版《鹿鼎记》15日开播后招引很多重视,被批得“遍体鳞伤”。观众在剧中的人物演技、情节推动、台词派头以及服化道布景上都找到不少“槽点”。现在该剧豆瓣评分现已跌至2.6分,低于5.6分的黄晓明版《鹿鼎记》(2008年),创下金庸著作改编影视剧的新低。
《鹿鼎记》,最难拍的“武侠”
作为金庸的终究一部长篇武侠著作,《鹿鼎记》发明于1969年至1972年,金庸一改传统武侠“大侠仗剑天边”的写法,发明了韦小宝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市井无赖形象。他斡旋于朝廷、天地会和神龙教等各方实力之间,靠小聪明而非武艺安身,终究全身而退,抱得美人归。
金庸想通过《鹿鼎记》推翻传统意义上的江湖,挖苦政治和前史,一起解构自己笔下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的立意,颇具现实主义意味。韦小宝作为主角当然狡猾重复,但也有良善仗义的一面,而要让人物立得住并取得观众的喜欢和认同,就要看主演、导演和编剧的功力。
梁朝伟版(1984年):
1977年,香港佳艺电视台初次把《鹿鼎记》搬上荧屏,其时间隔原著连载结束才过了5年,剧中韦小宝一角由女艺人文雪儿反串出演。1984年,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别离播出两部风格彻底不同的电视剧《鹿鼎记》,前者由杜琪峰执导,梁朝伟、刘德华以及刘嘉玲、毛舜筠等一众明星参演,一开播就成为当年爆款,梁朝伟被金庸赞为“最逼真的小宝”,在很多影迷眼中无出其右,而刘德华扮演的康熙英明决断,凸显帝王之才。
陈小春版(1998年):
关于80后、90后观众来说,形象最深入的当属1998年的陈小春版,这部TVB版《鹿鼎记》现在仍以豆瓣8.8的高分位居各版别之首。该版在剧情方面底子尊重原著,“双儿身世”“结局相念”等仅有的几处改动也入情入理,陈小春为韦小宝原创的口头禅“鸟生鱼汤”和黄霑所作的主题曲《头顶一片天》更是成为经典,多年后陈小春承受采访时也坦承:“最喜欢(的人物)仍是韦小宝。”
张卫健版(2000年):
比较之下,2000年的《小宝与康熙》尽管有张卫健、谭耀文、舒淇和朱茵等很多明星参演,但剧情较原著改动过多,且张卫健的个人扮演特色过分杰出,在“原著粉”眼中不如98版。但张卫健版韦小宝那段“冷风有信,秋月无边,亏我思娇的心情比如岁月难熬……”颇具传达力。
内地在取得金庸授权后,2008年推出央视版《鹿鼎记》,其时黄晓明扮演的韦小宝被吐槽“太老”“太帅”“不行古灵精怪”,但现在在张一山版烘托下,口碑反而看涨。此外,内地2014年还拍过韩栋主演的《鹿鼎记》,但未能像张一山版引起重视。
周星驰版(1992年):
比较几十集的电视剧,电影版《鹿鼎记》由于时长所限,在节奏和剧情上改动较大,但也各有特色。邵氏1983年拍照的《鹿鼎记》在功夫规划和人物刻画上令人形象深入。而最成功的电影版当属1992年的《鹿鼎记》和《鹿鼎记2:神龙教》,为了杰出娱乐性,王晶不吝“魔改”金庸原著,让周星驰扮演的韦小宝成为武林高手,把无厘头风格发挥得酣畅淋漓,连林青霞扮演的神龙教前教主夫人都被韦小宝降服。
金庸先生已于2018年逝世,但他的武侠小说依然是巨大的通俗文学财富,其庞大格式、紧凑情节和五光十色的人物,十分合适改编成影视剧。但是近年来拍照的金庸武侠剧大多是内地制作人主导,导演为求“新”而失于浅薄,年青艺人无法捉住人物神韵,缺失了金庸武侠最底子的意境。
张一山版“小宝还在生长”
张一山版《鹿鼎记》现在已播出10集,但剧情现已火速推动至原著中段。金庸精心安排的前史衬托被删光,韦小宝直接上台开端毛遂自荐,没多久就窜到京城。重要信息被紧缩的一起还新加了不少串场戏,让观众对节奏较为不适。而童星身世的张一山作为主演已有20多年戏龄,且通过科班练习,但演技遭到很多质疑:表情过于虚浮,肢体动作太多,乃至被嘲讽为“猴戏”。此外,剧中的鳌拜官邸能不能被称“鳌府”等细节也引起观众热议,这种争议在以往版别中很少呈现。
面临观众批判,张一山方面回应称“小宝还在生长,感谢我们的主张”。之前承受采访时,张一山曾表明会成心让韦小宝变得“卡通和搞笑”,但人和事要尊重原著,“千万不要把我当特好的艺人,由于我也有演欠好的时分”。与观众的苛责比较,反却是旧版《鹿鼎记》主演相对宽恕。在1998年陈小春版《鹿鼎记》中扮演康熙的香港艺人马浚伟发文称,“其实不必比较,信任每位艺人都会用心去演!新生代艺人加油!”
2000年版《小宝与康熙》中扮演康熙的谭耀文也表达对后辈的鼓舞,追念当年的拍照阅历并问候金庸。尽管两位“皇上”第一时间出面发声并表明支持,但几位上一任“韦小宝”都保持沉默,却是他们当年的经典片段和金句台词被网友挖出,在网络上再度翻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