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9日7点30分,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竞赛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赛。上游新闻记者在竞赛现场看到,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与人类跑者一起站在北京亦庄全程21.0975公里的赛道上。跟着一声枪响,全球首场“人机共跑”半程马拉松赛事正式开跑。
竞赛现场。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 摄
据介绍,本次竞赛邀请了全球机器人企业、科研院所、机器人沙龙、高校等立异主体的人形机器人参赛。本次竞赛选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方式,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赛道共用,但分属不同赛区。这种方式对机器人而言,在环境习惯、地上应对以及通讯等方面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应战,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初次。
赛场上,人类跑者与“钢铁跑者”们从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动身,途经泡桐大路、文博大桥、通明湖公园等网红打卡地,终究抵达通明湖信息城。
“要打造一条最美的马拉松道路。”北京经济技能开发区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说,机器人和选手们将在前行过程中,感受到“燕京十景”之一的南囿秋风在春季的异样景色,也能在文昌大路一睹各大企业的风貌,穿过最具梦境的泡桐大路,充沛领会“一城花海,两边紫韵”的景色。
竞赛现场。 图片来历/主办方供图
据介绍,这是人形机器人初次在敞开环境下的长距离耐力测验。每个参赛机器人须具有人形外观,完成双足行走或奔驰,制止轮式结构;操控方法可选手动遥控(含半自主)或彻底自主。参赛团队需保证机器人安全合规,严格遵守竞赛线路与规矩。
为保证更多机器人可以顺畅完赛,参赛团队在竞赛过程中可以替换电池,也可经过替换机器人以接力方式参与全程竞赛。赛道沿线还设置了多个补给站,供给电池替换、机器人保护及数智医疗等后勤保障服务。
赛事除设置冠亚第三名之外,还设置完赛奖、最优耐力奖等系列奖项,并预备科技立异研制奖赏,鼓励机器人研制团队的立异打破。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明,“本次大赛咱们秉持‘参赛即成功,完赛即英豪’的理念,究竟这不仅是一场竞赛,更是一个测验验证渠道。21公里的长距离测验以及不间断奔驰,对机器人的多项技能都是巨大应战。”
据介绍,赛事经过动态路况与杂乱环境,可以全方位检验机器人在运动操控、环境感知和能源管理等核心技能才能,对其功用提出多维度应战:既要应对长距离续航,也要在坡道、转向等杂乱路况下完成灵敏运动。这也是很多机器人企业、科研院所等组织报名参赛的原因。
值得重视的是,为了习惯长距离奔驰,有的参赛机器人会选用特别规划。在替换电池环节,部分机器人具有不关机就能替换电池的特别功用,以此进步续航才能。在资料选用上,为完成更轻量化且更经用的方针,赛队也会进行共同规划。有些机器人还会选用穿鞋的规划,而有些则会在脚底装置耐磨设备,意图都是习惯特别地上情况。
参赛队之一的“天工队”发言人魏嘉星介绍,主力机型“天工 Ultra”经轻量化规划与算法优化,搭载自主研制的慧思开物智能渠道,经过很多室表里测验,力求完成拟人化安稳奔驰。“行者二号队”总负责人李清都坦言,他们参赛方针不仅是获奖,更期望展现仿生驱动优势,推进人形机器人高效、天然开展。
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